开大会

封辰见她如此善解人意,也暗暗松口气,他也怕耽误一天功夫呢。

山里的荒地开起来没那么容易,时间宝贵

唐圆忍了又忍,还是没问他去哪里开荒。

再过几天吧,到时候两人更熟,交情更深,也好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找了个开荒的地方,巴掌大,结果一天晒不到俩小时日头,估计庄稼也不长。然后顺势问问他知不知道哪里可以开荒

有封辰在,他们一路很顺利

白天光线亮,挖山药的时候唐圆发现地里有白色的虫子。

她颇为心机道:“这是蛴螬,金龟子的幼虫,可坏呢。它们专门啃咬幼苗嫩茎,薯芋类块根会被钻成孔眼,而且咬死一棵它们又跑去另外一棵咬。她掐了根狗尾巴草把蛴螬串起来,带回家喂鸡

封辰前世对种地一窍不通,穿到这里来也还没积累到什么经验,听唐圆说这个立刻来了兴致

“怎么对付它?

唐圆心头一跳:来了来了,大佬开始考核我了!

她装作很随意道:“这种虫子从虫卵到成虫的生长期有两年,一开始下种的时候要拌农药,嗯....”这个年代都有什么农药?现代农药种类很多,大部分都是九十年代以后流行起来的。她想到一个使用时间很久的农药名字,

“乐果,把这个拿来拌种子可以杀死一部分地下害电。

封辰把这个名字记住,“农药会不会对种子有害?

唐圆:“确实,像山药红薯土豆这种不合适,但是小麦、花生、大豆、棉花之类的可以。

她瞄了封辰一眼,见他表情淡淡的,看不出满意还是不满意

封辰:“那除了拌农药还有其他方法吗?

唐圆打起精神,拿出考公面试的劲儿来,“办法还是很多的,比如这一片地方不大,可以深翻地,把这种虫子捡出来,不愿意捡就赶两只鸡过来吃,鸡一边捉虫一边刨地一举两得。要是大地块,那就等秋末冬初的时候铺上麦草什么的,撒上生石灰,然后深翻地把石灰压下去,石灰发热会烧死地下害虫翻出来的也会被低温冻死。

她一边说一边挖山药,还不耽误偷瞄封辰,见大佬俊脸上一副莫测高深的表情,便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说法挺满意。前世她打交道的领导多了,或多或少也摸到一点规律

大佬微微颔首,没出声,应该是鼓励她继续说下去。

唐圆:“当然轮作以及休耕都是必须的,可以减少病虫害,让土地休养生息。另外间作、套作、混作也很有必要。封辰听得入迷,试探道:“比如?

唐圆:“比如咱们生产队五月收了冬小麦,接下来就耕地等雨种玉米或者秧地瓜、种豆子什么的。大豆根上的根瘤菌能固氮,一亩大豆差不多能固氮肥十五六斤吧,将近三十五六斤尿素的量呢,所以种大豆可以肥地。封辰:“!!!

她懂好多

好,种豆子,安排上

这年头化肥非常难买,生产队都买不到够数的化肥,个人更没有购买资格

唐圆打开了话匣子,既然大佬考核那她就把对方当做求科普的老农呗

主要是孤男寄女在这里挖山药,俩人都闷不吭声也挺尴尬,话题不对也容易尴尬,说种地的话题最合适。“麦茬地瓜等霜降时候收了这地就可以深耕休息来年种春地,麦茬玉米大豆收得早可以继续耕地种冬小麦,这样轮作有利于减少作物的病虫害。不过冬小麦除了需要充足的底肥,其他时间也要注意追肥,肥料不足产量保管不过百。没有机械的农耕时代,七八十年代跟古代区别不大

比如小麦,即便八十年代有农家肥和一部分化肥,产量也就不到二百斤

唐圆穿来的这会儿小麦产量在一百二三十斤

缺肥、缺农药病虫害多,而且看天吃饭,干旱、水涝、大风倒伏都会让小麦减产

封辰记性好,把唐圆说的都默默记在心里

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知识付费一说,可他前世习惯了知识付费,所以心里已经默默地计算要付给唐圆的酬劳既然她能把野鸡养起来,那他再抓几只送她,能养的就养,养不住的就吃肉

见唐圆说完一个话题没继续,他主动问道:“刚才你说可以间作什么作物预防这个蛴螬幼虫?

唐圆哦了一声,“油葵花呀,它的根系可以有效抑制蛴螬幼虫的出现,多轮作几次,效果显著。

原本她寻思大佬只是想考核她,结果发现他听得很认真,还主动提问,被考核的感觉退去聊起来就越来越自然。于是,外面传言沉默案言跟人没话说的封辰一会儿一个问题,在唐圆给出答案的时候听得很是入迷。两人一边挖山药一边聊天,把唐圆说得口干舌燥。

封辰见她不时地舔嘴唇,想了想就把自己的铁皮水壶拿过来递给她。

唐圆没客气,拧开盖子擦了擦壶嘴,然后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。

啊,有水壶真好啊

她家没有水壶,连个罐头瓶子都没

汤罐倒是有一个,那也不能拎山里来

封辰想说你慢点喝,小心呛着,结果唐圆就咳咳咳起来

他及时低头,免得唐圆尴尬

唐圆喝饱了水,虽然凉。但是直爽

她把水壶递给他,“还有一小半了。

封辰:“没事,下面有山泉水可以灌。

他虽然也渴,却忍住了,总不能她刚喝完他就喝吧。

唐圆喝得嘴巴水润润的,就继续挖山药,一边回答封辰的“考核”一边试探他开荒的事儿

“我原本想悄悄在山里找个地方开荒的,结果就找到巴掌大的一片地,没用。

她偷瞄了大佬一眼,结果大佬没接话

嗨,这是不想共享土地资源啊

不知不觉两人把那一片山药挖完,原本其实更多,可惜坏了大半

唐圆没有都挖断,连着藤蔓的细根继续埋进去,回头可以继续生长的

秋末又可以来挖了

也得亏这个地理位置特殊,有巨石挡风做屏障,而且土层厚保温好,否则一冬天真就烂掉了。

她把附近的落叶都划拉过来,填埋进挖山药的深坑里,然后把土层压回去。

这样等雨水浇透以后二十来天到一个月就是天然肥料

埋好了,她把地面踩实

”好了,我们可以下去,我拿上鱼回家,你想干啥就去吧。

她很期待大佬主动邀请她去开荒,但是背着大队开荒种地这种事儿在这个年代是违法的,一旦暴露就会被没收。她是绝对不敢说乡下人淳朴善良这种话的,但凡有那么几个眼红嫉妒的就要举报,后果很严重

没人会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秘密。

所以大佬不邀请自己也情有可原

没事,她回头继续过来溜达,找不到大块的小块的也行。

比如在有些合适的位置埋埋山药块

等她回家就留种催芽,到时候自留地和山里都可以埋一点。

下了巨石山,他们来到唐圆下鱼签子的地方

今天鱼比昨天更少,看来枯水季不只是水量小,鱼的数量也有限。

她不能竭泽而渔,得缓几天,等麦收以后再继续捞

她顺手割了一些青草、野花之类的丢进水中给小鱼当饲料。

她把自己下的六个鱼签子都拎出来,对封辰道:“我不下鱼签子了,白放着就坏掉了,你拿走吧。

她知道他肯定在深处有合适的地方下签子

封辰眼神诧异,随即明白过来,

他也没拒绝,“行,我得空给你捎几条鱼过去。

唐圆立刻笑靥如花,“谢谢大......谢谢呀。

差点把谢谢大佬说出来

因为后面几天不再下鱼篓子,最后一次捞回来的鱼唐圆就先养着,两天吃一条多吃段时间。

那只野鸡适应了环境,一点都没打蔫,唐圆就把绳子撒开,它也不乱跑只在牲口棚里悠闲地散步,四处找虫子吃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吃着,它一天下一个蛋,着实喜人。

野鸡蛋比家鸡蛋略小一点,但是所含的谷氨酸、活性钙等营养物质更加丰富,吃起来更加鲜美

唐圆那天被封辰送出山以后接下来好几天都没看见他,猜测他去深山里开荒了

她一个人不敢进山太远,就在外围转转,挖挖草药、野菜,撸完榆钱撸槐花。

如此太阳还没落山她就能回村,顺路再去自留地看看,了解一下唐家村的地况。

唐家村靠山,平整的大块地都要用来种田,只有边边角角不好下犁铧的才分给社员当自留地。

至于菜地就在各家房前屋后以及山坡山脚沟沿路边什么的,也都是巴掌大一块块的,

唐圆考察了一下自家自留地和菜地,规划一下种植内容,她想留点空地种山药

这几目唐圆进山都会背腐殖土回来,埋在落园里涤上水就是肥料

今儿她做好晚饭后继续挑选山药种块进行育苗

只要品相完好没有菌斑的,截成十厘米左右一段,两端用草木灰涂抹防腐,然后放到朝阳窗台上晾晒,晒到两端发干萎缩才不会腐烂,碰伤,如果有新鲜破口种下去就会烂掉

她家只有四分自留地,爹娘一人一分半,她还没成年只有一分。

为了补贴口粮爹娘打算都秧地瓜。

在唐圆看来这时候的地瓜性价比并不高,

虽然产量高点,但是鲜地瓜不官久存,大部分要晒成生瓜干

四斤生的晒一斤干的

而地瓜不仅热量低、营养少,还不抗饿

社员们都说吃一顿红薯,吃着饱,不等到地头呢,两泡尿肚子又空了。

吃多了还烧心胃疼,对健康无益

这时候的红薯品种也没有后来那么优良,什么板栗红薯、烟薯秘术的

当地只有两种,一种黄心红皮的红薯,一种黄皮白心的白薯,当地都叫地瓜。

红薯糖分高一点,-

一般霜降收了存在地窖里冬天煮着吃,也可以煮熟晒地瓜枣。

白薯淀粉含量更育,晒瓜干出量更多,也可以做粉条和白薯粉。

更适合当猪饲料。

分家的口粮里大部分都是秋天晒的瓜干,唐圆觉得特别难吃

可自留地地块小且没有什么肥料,种小麦玉米谷子也没多少产量,只能种红薯

这年代农民之所以大量种红薯,只是因为它对肥水需求比其他庄稼少一点,产量还高一些

唐圆觉得虽然山药亩产量没有红薯育,却也比其他作物育,而且更有营养。

很快,下工的哨子陆续响起,过一会儿唐爹和唐妈也回来了。

唐妈跟唐圆说明天一早去唐奶家拿地瓜秧,早上先去自留地挑水秧几垄地瓜。

刚分家他们没有种子,要跟大房拿

如果是地瓜秧就无所谓,如果是豆子、花生、玉米种子就得还

虽然唐圆没下地,唐爹唐妈也会每天跟她讲家里的安排,这都是唐圆穿来后给他们培养的习惯。

唐圆就跟爹娘说种山药的事儿,“鱼仙人说我给的兔肉和野鸡蛋好吃,教我种山药,山药营养比红薯好。这几天唐爹唐妈吃山药鱼汤也感觉出来,山药不但好吃,吃了身体更有劲儿。

唐爹瞅瞅闺女,又悄悄给媳妇儿一个眼神,示意答应闺女。

分家以后有唐圆弄肉和野菜补贴口粮,一家三口吃的比从前好,最近三人都见长肉,

尤其唐圆,原本看着干瘦粗糙还略黄的小脸都变得光泽起来

脸上带了点肉,两颊染上自然的少女红晕,看着娇俏不少。

对于闺女的康复,唐爹是非常高兴的

只要闺女病情稳定,别说种山药就种鱼都行

吃饭时候唐炳德拿着一个铁皮扩音喇叭挨条街吆喝,“都赶紧喝汤吃饭,吃完饭去场院开会。

一连吆喝几遍,又去其他地方吆喝

生产队一般三五天开一次会,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劳动情况,开展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。

队干部会公布劳动记录情况,谁表现突出,谁请假最多,谁出工不出力,谁偷东西,谁又如何的。

还会总结一下各人的工分,出入大的就跟记分员沟通一下。

吃完饭唐爹先去场院儿,唐妈刷碗再把刷锅水舀给牲口喝掉

唐圆收拾一下也跟娘一起去开会。

村里的晒场离牲口院儿不远,闲话两句就到了

唐大伯和另外一个小队长已经到了,正和一群男人在侃大山,聊农事以及公社的政策。

刘赖子几个则扎堆倒黄色废料,一边夸张地嘎嘎大笑,引人侧目,

他们看到唐圆跟在唐妈身后过来,想到她发疯的样子不约而同地闭嘴噤声。

生怕刺激她发疯。

他们不怕她,但是怕唐炳德骂,

康圆易首挺胸的半点都不害差

他们偷她。她则大大方方地打量他们

哎,真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,扶贫老干部都得两眼一黑的程度

男女老少一个个都黑瘦,孩子光着腚,大人赤着脚

一年累到头,吃个七八分饱就是好的,更别说吃肉

村里没有通电,除了两台收音机三辆自行车就没有其他机械

磨粮食靠碾子,看时间靠日头和大队的哨子

小病靠挺,大病等死。

前世她扶贫过的条件最差的人家也比他们吃的好呢。

整个社会都奔小康以后,哪怕有那么几家贫困的,捡垃圾都能赚钱

现在?

再能干没有资源也白搭

在原文中唐家村一直破破烂烂,贫穷落后,女主去了首都不想回来,原主咋折腾都赚不到钱的那种穷,唐圆扶额,心塞,不想说话

很快民兵连长捧着个尺长半尺高的收音机过来,替书记进行惯例的政治学习,“都来听听广播啊,长长见识,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事儿。咱们国家支援阿富汗修建凹格拉密棉纺厂的技术员都回国啦,这个棉纺厂的厂房修建、设备安装什么的,可都是咱们指导的,这说明咱们的技术.....“飞毛腿,阿富汗是哪个地方?‘

“凹格拉密是啥?这名真古怪。

大家哈哈笑起来

民兵连长是大队刘支书的侄子,按照村里人喜欢给大家起外号的尿性,他因为腿长跑得快所以叫飞毛腿。“快听点咱能听懂的。

开生产队会议也是大家伙儿能听收音机的好时机,

唐家村大队只有刘书记和唐大队长家有收音机

飞毛腿又开始调台,收音机里传来育亢的女播音:“抓革命促生产,我们要把学大寨精神贯彻到底,大摘快摘农业生产飞毛腿振臂一呼,“学大寨,促生产!

只有他手下的俩组员跟着喊了一嗓子,其他社员都笑话他们,“别肉麻了,跟唱戏似的。

城里搞革命搞运动,乡下人没什么文化,对那种运动根本不热衷。

毕章大家更关心分多少口粮几块钱

对于刘书记让飞毛腿几个贴的诸如“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理论,搞好普及大寨县建设”、“活着就要拼命干,努力建成大寨县”等标语并不感兴趣。主要是绝大部分人不识字,学口号也四不像,一学就变样儿。

飞毛腿正过当领导的干瘾呢,唐炳德过来了,他背着手,叼着烟袋锅子,一脸严

如果说刘支书开会满场废话夹着几句正经话,那唐炳德就是没有废话

先传达书记去县里开会带回来的精神,无非就是抓革命促生产、学大寨、多种地多收粮缴足公粮多卖余粮那一套刘支书以前热衷开会讲话,激情澎湃,可惜社员们不感冒。

饭都吃不饱还整天忽悠卖余粮,你有余粮吗?

咱们借点粮糊口你就说那是大队的备战备荒粮,不能动,动了要枪毙。

结果你整天忽悠卖余粮。

那余粮是卖

跟白给一样

外头想买一斤粮食一块钱,你这个去卖一毛二分钱顶天。

谁卖谁傻蛋

几次之后给刘支书气到,他就赌气不来开会,只给大队委员会几个干部开小会

社员们反而高兴

天黑了,飞毛腿点上马灯挂在树杈上,照着唐炳德的位置

接下来就是表扬和批评时间

唐炳德点名批评了刘赖子,“懒驴上磨屎尿多,不是去拉屎就是去撒尿,再不就肚子疼,就这样怎么拿八工分?先降到六工分,接下来看表现,大家伙儿同不同意?刘赖子:“不同意,凭啥!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